音乐评论要有建设性专业性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“评论不仅要体现专业性,还要讲究方式方法,尤其在批评时。我对自己有个要求,那就是温柔地争辩。既要表达你的观点,又要找到让人接受的方式。”
“评论不仅要体现专业性,还要讲究方式方法,尤其在批评时。我对自己有个要求,那就是温柔地争辩。既要表达你的观点,又要找到让人接受的方式。”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兰维薇说。
“评论和创作历来被视为鸟之双翼、车之双轮,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。”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、驻会副主席、秘书长韩新安表示,“历史和实践证明,我国音乐事业的不断前进从来都离不开理论评论的引领作用,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更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音乐理论评论工作。”
赵旻指出,要在基地揭牌落成之际,凝聚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,把社会各界的热忱期望转化为基地的热切行动,为中国音乐评论事业奉献应有的力量。他提出,新时代中国音乐评论要有“新理念”,把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,将一系列新思想、新观点、新论断、新要求融会贯通、灵活应用;新时代中国音乐评论要有“新队伍”,以基地为平台,吸引、带动全国的音乐工作者参与到音乐评论的具体工作中来;新时代中国音乐评论要有“新行动”,出色的音乐评论家要立场鲜明、敢说真话,以引领优秀音乐创作为出发点,褒优贬劣、激浊扬清,有效地引导创作、推出精品、提高审美、引领风尚;新时代中国音乐评论要有“新成果”,推出一批音乐评论的佳作力作、推介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演出、推举一批真正有水平的高端音乐评论人才。
如何回答好这一问题,在新时代中国音乐评论发展论坛2022年度学术研讨会上,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,各抒己见。
音乐评论要回答什么是新时代的好音乐,怎样创作新时代的好音乐
“如何因应时代之变、中国之进、人民之呼,研究新时代音乐评论的方向、标准、形式和准则,回答什么是新时代的好音乐,怎样创作新时代的好音乐,是每一位音乐理论评论工作者有责任去回答的问题。”徐粤春强调。
(本报记者 刘平安)
张伯瑜的发言引发了现场学者的广泛共鸣,同时不少专家进一步补充道,做音乐评论既要讲究专业性、建设性,还要讲究评论的方式方法。
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表示,合理利用自身优势,通过音乐评论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,促进音乐评论的发展,进而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,这是学院的使命之一。
文章来源:《文艺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czypl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9/4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