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获奖者艾伟:我会尊重创作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艾伟: 我想好的文学创作总是要参与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,小到温暖中国人,大到对中国人起到人格的建设作用。我们国家正在发生深刻而生动的变革,
艾伟:我想好的文学创作总是要参与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,小到温暖中国人,大到对中国人起到人格的建设作用。我们国家正在发生深刻而生动的变革,今天发生在中国的一切就像一个创世的神话,波澜壮阔,翻天覆地,我们生活其中并见证了这一进程。生活永远是创作之母,丰润的时代经验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宝藏。
同时,我认为当一位作家写出好作品的时候,作家协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,是可以对作家有所帮助的,比如对作品进行推广,包括海外推广。在这个信息时代,可以用多种方法,全方位地把作家推向社会、走进读者。
艾伟:是的。我在学校的专业是学建筑,这辈子本来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严谨的工程师。但我在年轻时遇见了马尔克斯,他让我知道小说原来可以写得如此自由,可以不顾现实逻辑而飞翔其上,可以天马行空地凭自己的想象重新构筑一个新世界。
记者:浸淫浙江创作多年,您是如何看待浙江文学现状的?
艾伟:浙江有深厚的文学传统。到了今天,我觉得浙江毫无疑问是文学大省,我们有余华、麦家这样享誉海内外的作家,麦家作品的海外传播堪称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奇迹。
记者:接下来您打算为浙江文坛做点什么?
艾伟:作家的写作是一种极为隐秘的个人劳动,需要天分、努力和运气,在作家写作过程中,其实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,作协无法替代作家们具体的写作。在这一点上,我会尊重创作规律,不急功近利。
记者:如何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文学的使命?您能向全省文学工作者分享一些您的个人体会吗?
要有“望尽天涯路”的追求
记者:当下这个时代的中国,对于写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?
记者:能和读者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经历吗?听说您的文学启蒙是从《百年孤独》开始的?
这本书点燃了我对文学的热情。我开始阅读期刊,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文学思潮。我惊异地发现,这本书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如此之大,可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很大程度上是在对《百年孤独》致敬。后来我也开始了写作。我得承认,我1999年完成的第一部长篇《越野赛跑》受到过《百年孤独》的影响。
记者:一个作家要持续地写下去,是不是需要某种使命感?
艾伟:记得2009年的时候,我写完《风和日丽》,当时有一种被掏空了的感觉,有好长时间,几乎不能写作。
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四大文学奖之一,由中国作协组织专家投票决出,分中篇小说奖、短篇小说奖、报告文学奖、理论评论奖、散文奖、诗歌奖和翻译奖7类,旨在奖励文学创作和翻译,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。从1997年第一届,至今已评出8届。该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,本届鲁迅文学奖作品年限是2018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。
钟求是现任浙江作协副主席、《江南》杂志主编,曾获十月文学奖等。获短篇小说奖的《地上的天空》首发于《收获》(2021年第5期)。
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见习记者 涂佳煜
文章来源:《文艺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czypl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6/405.html